• 作品
  • 展览
  • 新闻
  • 资料库
  • 关于
中文 | English
年代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6
  • 2004
  • 2003
  • 2002
  • 2001
  • 2000
  • 1999
  • 1998
  • 1997
  • 1996
  • 1995
  • 1994
  • 1993
  • 1992
  • 1991
  • 1987
  • 1986
  • 1983
  • 1980
  • 1977
......
类型
  • 版画类
    • 英文方块字书法:木桐-罗斯柴尔德
    • 芥子园山水卷
    • 鬼打墙
    • 遗失的文字
    • My Book
    • 五个复数系列
    • 繁忙的水乡
    • 碎玉集
    • 大轮子
    • 烂熳山花
    ......
  • 文字类
    • 蚕书:论语
    • 英文方块字书法:木桐-罗斯柴尔德
    • 天书
    • 地书
    • 英文方块字书法 系列
    • 英文方块字书法教室
    • 汉字的性格
    • 芥子园山水卷
    • 鸟飞了
    • 魔毯
    • 文字写生
    • 艺术为人民
    • 石径
    • 明镜的湖面
    • 鸟语
    • 请问,亚洲协会在哪?
    • 身外身
    • 遗失的文字
    • 文盲文
    • A, B, C...
    • 猴子捞月
    ......
  • 手制书
    • 蚕书:论语
    • 天书
    • 英文方块字书法教室
    • 愚公移山
    • 身外身
    • 大桌子
    ......
  • 动物类
    • 蚕书:论语
    • 在美国养蚕系列
    • 文化动物
    • 一个转换案例的研究
    • 野斑马
    • 熊猫动物园
    • 链子
    • 网
    • 鹦鹉
    ......
  • 装置类
    • 蚕书:论语
    • 背后的故事:鹊华秋色图
    • 天书
    • 地书
    • 凤凰
    • 背后的故事
    • 英文方块字书法教室
    • 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
    • 烟草计划
    • 鸟飞了
    • 魔毯
    • 何处惹尘埃
    • 文字写生
    • 艺术为人民
    • 鬼打墙
    • 石径
    • 紫气东来
    • 缓动电脑台
    • 真相之井
    • 明镜的湖面
    • 鸟语
    • 请问,亚洲协会在哪?
    • 愚公移山
    • 身外身
    • 大桌子
    • 文盲文
    • 后约全书
    • 大轮子
    • 猴子捞月
    ......
  • 新媒体
    • 地书
    • 汉字的性格
    • 诺基亚
    ......
  • 电影
    • 蜻蜓之眼
    ......
  • 社会项目
    • 木・林・森 计划
    • 鬼打墙
    • 金苹果送温情
    ......
项目
  • 蚕书:论语
  • 背后的故事:鹊华秋色图
  • 英文方块字书法:木桐-罗斯柴尔德
  • 蜻蜓之眼
  • 天书
  • 地书
  • 凤凰
  • 背后的故事
  • 英文方块字书法 系列
  • 英文方块字书法教室
  • 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
  • 汉字的性格
  • 芥子园山水卷
  • 木・林・森 计划
  • 烟草计划
  • 鸟飞了
  • 魔毯
  • 何处惹尘埃
  • 文字写生
  • 艺术为人民
  • 在美国养蚕系列
  • 文化动物
  • 一个转换案例的研究
  • Wu 街
  • 鬼打墙
  • 五个复数系列
  • 繁忙的水乡
  • 碎玉集
  • 猴子捞月
......
返回 首页

蚕书:论语

蚕书:论语

蚕书:论语

蚕书:论语

蚕书:论语

蚕书:论语

PHOTO|VIDEO

材料:综合媒材装置,《论语》,蚕。

尺寸:1.5 (高) x 52 (长) x 42 (宽) 厘米


2020

展览地点:美国,纽约,亚洲协会首届三年展




文字类 手制书 动物类 装置类

在美国养蚕系列

PHOTO|VIDEO

动物类

系列作品

  • 在美国养蚕四:  蚕的VCR  

    1998
  • 在美国养蚕系列三:蚕花

    1998
  • 在美国养蚕系列二:包裹

    1995
  • 美国养蚕系列一:蚕书

    1994

文化动物

PHOTO|VIDEO

1994

地点:中国,北京

材料:装置及表演 / 与人等大的人形、公猪、木块、书、墨


此作品是徐冰在《一个转换案例-1》的研究之后所做的一个试验,他希望通过公猪对假人的反映,测验猪的敏感性并寻找戏剧性偶发的荒诞效果。结果猪对假人强烈的性反应被记录下来,这些图片在98年后才拿出来发表。


动物类

一个转换案例的研究

PHOTO|VIDEO

1993-1994

地点:中国,北京

媒材:装置及表演 / 两只种猪、猪圈、印刷


展厅中间设置了一个5 x 5 公尺的猪圈,以书代土垫圈。开幕,两只身上印满伪文字的种猪(公猪为伪英文,母猪为伪汉字)在展厅中生活,发情及交配。此作品有意思的是,人们担心猪被移到画廊这类陌生的文化环境中,它们会紧张而不工作,但结果是它们“做爱”的尽兴与旁若无人使观众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中。环境倒错的结果,暴露的不是猪的不适应,而是人的局限性。徐冰解释说:“那两只完全没有人为意识,身上却带着‘文明痕迹‘的生灵,以其最本能的方式’交流‘着。这种手法处理上的直接到了一种不可思义又值得思义的程度。这件作品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场所,观众看着,两头猪的行为,想的是人的事情。”艺术家把养猪的过程看做是一个“有关社会科学的动物试验的过程,有很多的课题在里面。”

动物类

系列作品

  • 一个转换案例的研究:时间的重叠

    2018

野斑马

PHOTO|VIDEO

2002

地点:中国,广州

媒材:四只驴、染发水、化妆


野斑马是为首届广州三年展的室外计划而做的。 此想法开始于艺术家几年前看到过的报纸上的一则新闻:“中国南部某地农民为了开展旅游建设将普通的马'化妆'成斑马”。 徐冰说:“在今天的政策下, 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及创造性被充分的发挥出来。这个计划只是借用人民群众的智慧再现这一景观”。

四只蒙古马或驴,用染发水,将身上毛发原来的颜色变成斑马的条纹。放养在美术馆周围的绿色或对面的大草坪上。

在草坪前面立有一个在动物园中常见的说明牌,内容:<1> 斑马的肖像 <2> 对斑马的学术解释 <3> 广东斑马分布图 <4>一个公益宣传口号,内容为"保护野生动物,禁止虐待生灵" 这些 "斑马" 像徐冰其它作品中的那些"文字",它们戴着面具,经过伪装,它的表里不一,现象与实质相违背。它们给你一个熟悉的面孔,你却不能确实它到底是谁。

动物类

熊猫动物园

PHOTO|VIDEO

1998

地点:美国, 纽约,杰克提尔顿美术馆

媒材:综合媒材装置及表演 / 动物园设施、竹子、中国山水画、两只新罕布夏品种的猪


所有的新罕布夏猪身上都是黑白黑相间的颜色,看上去很像珍希动物熊猫,艺术家再为它们戴上熊猫面具,并饲养在一个竹林,山石及中国古代山水画为背景的幽雅环境中。两只“熊猫”在这个人造的自然中自由地生活着。

这件装置象艺术家其他许多作品一样,暗示着一个“面具”的概念,徐冰曾经说,他的那些“文字”都是“戴着面具的”。

动物类

链子

PHOTO|VIDEO

1998

媒材:综合媒材装置 / 羊及文字链


一条很长的铁链由展厅内延伸到美术馆外的绿色草坪上。一只白色的羊拴在末端。这条链子是由约翰·伯格一首诗的文字连接而成。

这件作品同年在NY PS1 展出,这条文字的链子从二楼展厅一直延伸到顶层的花园。


动物类

网

PHOTO|VIDEO

1997

媒材:综合媒材装置 / 金属编织的网、羊


“网”这件装置共有两个版本。第一个是两块用粗铁丝编织出来的巨大“字网”一块将展厅入口封起来,展厅即成为一个大的笼子。另一块位于展厅中间,将其一分为二,一边为两只活羊,另一边为观众。双方通过文字的网对视着。文字的内容为参与制作者“编写”的个人看东西的经验。徐冰属羊,他谈到此作品时说:“我喜欢羊看东西时的眼睛”。

另一个版本是次年在芬兰Pory美术馆完成的。在室外方形的“字网”是由该展策展人之一Linda Weintraub的展览前言的文字所构成。

动物类

鹦鹉

PHOTO|VIDEO

1994

地点: 北京,中国

材料: 综合媒材装置 /鹦鹉


作品由一只被特殊训练过的鹦鹉在展厅中的独自表现而完成。这只鹦鹉在展厅里重复着下述的几句话:“你们--真--无聊!现--代艺--术--是--废物!”和“为--什么--把我--关--在这--里?--混帐!”

动物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