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威尼斯的“凤凰”更凶悍,更有危机感
熊晓翊
时间: 2015年3月22日
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3月16日,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来华宣讲,总策展人奥奎向中国媒体介绍策展理念,中国艺术家的参展作品再次成为焦点。在新闻发布会上,奥奎用幻灯片播放了徐冰大型装置《凤凰》的一些图片,并透露艺术家已创作完成一件新的《凤凰》作品。而此时,这件《凤凰-2015》正在漂洋过海,每只长达30米的巨大作品被分割后装进了七个集装箱,将于四月如期抵达威尼斯,进入挑高近十米的双年展主题展空间,这是位于Arsenale的船坞,正好处在意大利馆主入口处,此地被视为“威尼斯双年展风水的龙头”。届时两只“凤凰”将携带着强烈的中国现场气息,飞翔于威尼斯的水域之上。
为此,徐冰忙碌了一整个冬天。故事要从去年秋天奥奎拜访工作室开始,奥奎很早就了解徐冰的创作,2004年,徐冰的《何处惹尘埃》获得了“Artes Mundi”威尔士国际当代艺术奖,正是他担任评委会主席。艺术理念方面的认可使两人言谈甚欢。而当奥奎看到工作室陈列的《凤凰》模型时,他变得非常兴奋并告诉徐冰,“我觉得找到了我想要的作品。20多年以来你的作品一直在往前走,而且是在和现实世界发生关系”。
《凤凰-2015》依旧诞生于北京通州那间尘土飞扬,火光四溅的大车间,参观者进入之前,徐冰特意给来者配发了口罩,而他自己则一身军大衣,一顶安全帽,爬高上低地检查着焊接的细节,不断回答工人提出的问题,十足一个趴工地的车间主任。然而,在这个粗犷的劳动现场,昏暗的灯光下,毫无现代技术可言的生产车间里,两只正在逐渐成形的凤凰像是属于未来的生物,一旦赋形的完成,也即意味着生命的诞生,此刻的艺术家徐冰则让人想起早期科幻片里的魔鬼博士,正在醉心于研发某种会令他自己都大吃一惊的不可预知之物。
偶尔,一些早早得知消息的人士前来探班,当被问及《凤凰-2015》与早先那对凤凰的区别,徐冰答道,“第一对凤凰表达的更多是对底层的关怀,它身上还带有一种辛苦与伤痕累累的凄美,而这次的凤凰更凶悍,很多细节都和上一版不同,它身上像是配有利剑和能量包,有攻击性,像是来自于一种拼搏的现场又面临着一种危机,它和这个时代的世界状况有这样一种对应关系。”更多时候,徐冰愿意让参观者亲自去看和感受,转身便消失在散落各处的巨大零件之中。这种观感让造凤凰的工厂更像一间制造飞机的巨大厂房。
回溯“凤凰”的创作源头,但凡对艺术圈的事儿有些了解的人,恐怕无人不晓。时间要倒退到2008年,那一年徐冰刚刚回国出任中央美院副院长,作为他回国后的第一件作品,《凤凰》曾引起很长一段时间的热议。那时,一座商业大厦正在高楼林立的北京CBD拨地而起,出资方兴致盎然的想要为大楼增添一些艺术气息,于是找到徐冰来做一件作品,《凤凰》由此缘起。彼时旅居美国十多年的徐冰,被“财富中心”的工地现场震惊了——“我惊讶的是,这么现代化的大厦,竟是由工作和生活条件这样差的一群民工,用这么原始的方式盖起来的。”由此,徐冰想做一件“不曾有过”的作品,因为中国的当下正是人类文明史上“不曾有过”的语境。
营造令人错锷的奇观感与陌生感,是《凤凰》这件作品在诞生之初最直观的特征,它足以吸引大众的注目,用最原始与直观的形式感嵌入了晦涩的当代艺术语言,并敏感的触击到了社会各阶层的神经,使之通过作品的传达,发生了无形的对话。比作品本身更耐人寻味的是不同人群对作品的反映——艺术圈普遍认为作品直白得令人无话可说,与此前徐冰在国外那些虚实相生的作品相比,《凤凰》更像是徐冰在玩票。后来有人说《凤凰》像中国的彩灯,徐冰认为这个观点有道理。这种“民间艺术”的方式不仅体现在了用建筑和劳动残余物制作的《凤凰》中,也延续到了徐冰后来用枯草和废弃物制作的山水画《背后的故事》中。
与艺术圈相反,在文学界和哲学家界,《凤凰》却激起了强烈的兴趣,它所揭示的关于劳动、阶层、资本与政治的多重意味,令人看到一种针对当下中国复杂现实的触动心弦的表达。对于社会底层来说,由人们熟知的劳动工具制作而成的《凤凰》具有天然的亲切感。2010年《凤凰》在今日美术馆展览时,许多路过的出租车司机都在津津乐道地谈论这只吊在美术馆上方的“大鸟”。而作为最初的出资方,财富中心最终拒绝了这个具有反讽意味的作品,它所凝结的劳动象征,它从根本上对资本的批判态度,使得将它放置在富丽堂皇的金融大厦里,会成为一个令人感到不适的玩笑。
也许奥奎也敏锐的意识到这一点,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多次把徐冰的《凤凰》与保罗.克利的《新天使》相提并论,在新闻发布会中,他再次提到徐冰的《凤凰》让人想起德国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对《新天使》的论述——“天使很愿意停下来,去唤醒死者,召集失败者。但从天堂吹来了一阵风暴,鼓起了天使的翅膀,以至它无法将翅膀合上。这风暴不停地把它推向他所背对的未来。他面对的废墟已堆到了天上。这风暴,就是我们所说的进步。”奥奎认为70年前的“新天使”与70年后的《凤凰》所表达的意涵,对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全世界的未来”是一个很好的佐证。正如同本雅明笔下的进步风暴中的废墟,凤凰奋力于飞的姿态与伤痕累累的庞大身躯,不仅诠释了中国的现实,更表达了全球化格局下,人类集体的沉重与抗争。徐冰认为这是对他的艺术创作的高度评价。
时隔七年的时光,对刚刚度过一个甲子的徐冰而言,《凤凰》却像一个未完成的议题,再次将他拽回思考的原点,而这一次他更加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