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
  • 展览
  • 新闻
  • 资料库
  • 关于
中文 | English
年代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6
  • 2004
  • 2003
  • 2002
  • 2001
  • 2000
  • 1999
  • 1998
  • 1997
  • 1996
  • 1995
  • 1994
  • 1993
  • 1992
  • 1991
  • 1988
  • 1987
  • 1986
  • 1983
  • 1980
  • 1977
......
类型
  • 太空类
    • 徐冰艺术卫星创作驻留项目
    • 卫星上的湖泊
    • “徐冰天书号”:环形山
    ......
  • 版画类
    • 复数系列
    • 芥子园山水卷
    • 鬼打墙
    • 遗失的文字
    • My Book
    • 五个复数系列
    • 繁忙的小镇
    • 碎玉集
    • 大轮子
    • 烂熳山花
    ......
  • 文字类
    • 小企业七言集
    • 读图的基因
    • 烟草计划I:杂书卷
    • 烟草计划I:火柴书
    • 烟草计划I:渴望
    • 烟草计划I:道德经
    • 蚕书:论语
    • 石径
    • 木・林・森 计划
    • 地书
    • 鸟飞了
    • 天书
    • 英文方块字书法 系列
    • 英文方块字书法教室
    • 汉字的性格
    • 芥子园山水卷
    • 文字写生
    • 艺术为人民
    • 手制书-潮汐
    • 明镜的湖面
    • 鸟语
    • 请问,亚洲协会在哪?
    • 身外身
    • 遗失的文字
    • 转话
    • 文盲文
    • 后约全书
    • A, B, C...
    • 猴子捞月
    ......
  • 手制书
    • 小企业七言集
    • 烟草计划I:回文书
    • 烟草计划I:杂书卷
    • 烟草计划I:火柴书
    • 烟草计划I:日历
    • 蚕书:论语
    • 天书
    • 英文方块字书法教室
    • 愚公移山
    • 身外身
    • 《文化谈判》
    • 后约全书
    ......
  • 动物类
    • 蚕书:论语
    • 一个转换案例的研究:时间的重叠
    • 凤凰
    • 鸟飞了
    • 在美国养蚕系列
    • 文化动物
    • 鸟语
    • 野斑马
    • 熊猫动物园
    • 链子
    • 网
    • 鹦鹉
    ......
  • 装置类
    • 墙与路
    • 读图的基因
    • 引力剧场
    • 烟草计划I:渴望
    • 蚕书:论语
    • 一个转换案例的研究:时间的重叠
    • 凤凰
    • 石径
    • 背后的故事
    • 地书
    • 鸟飞了
    • 天书
    • 英文方块字书法教室
    • 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
    • 何处惹尘埃
    • 文字写生
    • 艺术为人民
    • 鬼打墙
    • 紫气东来
    • 缓动电脑台
    • 真相之井
    • 明镜的湖面
    • 鸟语
    • 请问,亚洲协会在哪?
    • 愚公移山
    • 身外身
    • 《文化谈判》
    • 文盲文
    • 后约全书
    • A, B, C...
    • 大轮子
    • 空气的记忆
    • 野斑马
    • 熊猫动物园
    • 链子
    • 网
    • 鹦鹉
    • 烟草计划III-里士满
    • 烟草计划II-上海
    • 烟草计划I-达勒姆
    • 猴子捞月
    ......
  • 新媒体
    • 人工智能无限电影(AI-IF)项目
    • 地书
    • 汉字的性格
    • 诺基亚
    ......
  • 影像类
    • 卫星上的湖泊
    • 人工智能无限电影(AI-IF)项目
    • 蜻蜓之眼
    ......
  • 社会项目
    • 木・林・森 计划
    • Wu 街
    • 鬼打墙
    • 金苹果送温情
    ......
项目
  • 墙与路
  • 徐冰艺术卫星创作驻留项目
  • “徐冰天书号”艺术火箭
  • 地书立体书
  • 小企业七言集
  • 卫星上的湖泊
  • 人工智能无限电影(AI-IF)项目
  • 读图的基因
  • 引力剧场
  • Where Are We?
  • “徐冰天书号”:环形山
  • 一个转换案例的研究:时间的重叠
  • 蜻蜓之眼
  • 凤凰
  • 石径
  • 木・林・森 计划
  • 背后的故事
  • 地书
  • 鸟飞了
  • 天书
  • 英文方块字书法 系列
  • 英文方块字书法教室
  • 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
  • 汉字的性格
  • 何处惹尘埃
  • 文字写生
  • 艺术为人民
  • 在美国养蚕系列
  • 文化动物
  • 紫气东来
  • 手制书-潮汐
  • 金苹果送温情
  • 请问,亚洲协会在哪?
  • 转话
  • 《文化谈判》
  • 五个复数系列
  • A, B, C...
  • 空气的记忆
  • 烟草计划III-里士满
  • 烟草计划II-上海
  • 烟草计划I-达勒姆
  • 猴子捞月
......
返回 首页

文字写生

PHOTO|VIDEO

《文字写生》顾名思义,是以“文字”所写的“图画”。此系列始于艺术家1999年在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区时创作的。中国传统早有“书画同源”一说,徐冰用文字写生的方法,将山水的视觉意象转化为文字,使观者重新审视山水绘画中蕴藏的中国文化方式的特殊性,并创造了独特的“读风景”之法。

文字类 装置类

系列作品

  • 苏州文字写生(纸抄纸)

    2003-2013
  • 写生悉尼

    2003
  • 读风景-文字的花园

    2001
  • 读风景-喜马拉雅写生

    ​1999

艺术为人民

艺术为人民,现代美术馆,纽约,1999

艺术为人民,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伦敦,2001

艺术为人民,1999

PHOTO|VIDEO

1999


材料:综合媒材装置;旗帜、电脑喷绘

尺寸:11 x 3 m

地点: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1999;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2001


1999年,徐冰受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之邀,制作条幅,上面以英文方块字的形式写着“Chairman Mao said, Art for the People”(“毛主席说,艺术为人民”),高悬于博物馆入口。作为一个50年代生人,徐冰毫不讳言彼时的成长环境对于自己创作上的影响。在他看来,“‘艺术为人民’是一个具有普世价值的理念,抛开当时复杂的政治历史背景来看,这一理念“在任何时代、任何地点都是有价值的”。这一作品体现出艺术家特殊的文化及生活背景对参与当代艺术的作用。

 

这件作品集文字游戏与宣传口号于一体,其公共展示的空间的直接性强化了问题的张力,其中蕴含的斗争与调和,亦是东西方关系的象征。“艺术为人民”因此也超越了单一作品本身,成为徐冰个人不断践行的创作理念与艺术理想的代表。

文字类 装置类

读风景-喜马拉雅写生

PHOTO|VIDEO

1999


媒材:纸、墨
地点:Kiasma美术馆,芬兰


“九九年我参加了芬兰KIASMA国家美术馆策划的'喜马拉雅计划'。这个由西方当代美术馆组织的'深入生活',让我又重新拿起'写生本',做了一些写生。这可是一些真正的'写生',因为它们是用文字写出来的图画。我坐在山上,面对真的山写'山'(也是画山,中国文字写山画山是一回事)。此时,我可以把书法和绘画史上有关风格和概念的讨论通通忘掉,去直接触碰我们文化中最本质也是最特殊的那一部分。(这是我当时的一种感觉)

'书画同源'的道理谁都懂,但大多是从笔法风格上来谈两者的关系。而我在这两者之间体会到的,却是符号学意义上的联系。在我看来《芥子园画谱》就是一本字典,'竹个点'、'松柏点',何种山石何种皱,都是被整理出来的'偏旁部首'。学生学画如学写字,死记硬背,熟记在心。之后,即可用这些符号去描述万物,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绘画的承传始终是靠‘纸抄纸’的办法。

中国文人古来都以艺术的诗、书、画为一体而自豪,我尝试的结果是把这几者真的变成了一个东西。你可以说它们是书法,也可以说是绘画,又可以是一篇文字。”


——徐冰

文字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