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
  • 展览
  • 新闻
  • 资料库
  • 关于
中文 | English
年代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2004
  • 2003
  • 2002
  • 2001
  • 2000
  • 1999
  • 1998
  • 1997
  • 1996
  • 1995
  • 1994
  • 1993
  • 1992
  • 1991
  • 1988
  • 1987
  • 1986
  • 1983
  • 1980
  • 1977
......
类型
  • 太空类
    • 徐冰艺术卫星创作驻留项目
    • 卫星上的湖泊
    • “徐冰天书号”:环形山
    ......
  • 版画类
    • 复数系列
    • 芥子园山水卷
    • 鬼打墙
    • 遗失的文字
    • My Book
    • 五个复数系列
    • 繁忙的小镇
    • 碎玉集
    • 大轮子
    • 烂熳山花
    ......
  • 文字类
    • 小企业七言集
    • 读图的基因
    • 烟草计划I:杂书卷
    • 烟草计划I:火柴书
    • 烟草计划I:渴望
    • 烟草计划I:道德经
    • 蚕书:论语
    • 石径
    • 木・林・森 计划
    • 地书
    • 鸟飞了
    • 天书
    • 英文方块字书法 系列
    • 英文方块字书法教室
    • 汉字的性格
    • 芥子园山水卷
    • 文字写生
    • 艺术为人民
    • 手制书-潮汐
    • 明镜的湖面
    • 鸟语
    • 请问,亚洲协会在哪?
    • 身外身
    • 遗失的文字
    • 转话
    • 文盲文
    • 后约全书
    • A, B, C...
    • 猴子捞月
    ......
  • 手制书
    • 小企业七言集
    • 烟草计划I:回文书
    • 烟草计划I:杂书卷
    • 烟草计划I:火柴书
    • 烟草计划I:日历
    • 蚕书:论语
    • 天书
    • 英文方块字书法教室
    • 愚公移山
    • 身外身
    • 《文化谈判》
    • 后约全书
    ......
  • 动物类
    • 蚕书:论语
    • 一个转换案例的研究:时间的重叠
    • 凤凰
    • 鸟飞了
    • 在美国养蚕系列
    • 文化动物
    • 鸟语
    • 野斑马
    • 熊猫动物园
    • 链子
    • 网
    • 鹦鹉
    ......
  • 装置类
    • 墙与路
    • 读图的基因
    • 引力剧场
    • 烟草计划I:渴望
    • 蚕书:论语
    • 一个转换案例的研究:时间的重叠
    • 凤凰
    • 石径
    • 背后的故事
    • 地书
    • 鸟飞了
    • 天书
    • 英文方块字书法教室
    • 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
    • 何处惹尘埃
    • 文字写生
    • 艺术为人民
    • 鬼打墙
    • 紫气东来
    • 缓动电脑台
    • 真相之井
    • 明镜的湖面
    • 鸟语
    • 请问,亚洲协会在哪?
    • 愚公移山
    • 身外身
    • 《文化谈判》
    • 文盲文
    • 后约全书
    • A, B, C...
    • 大轮子
    • 空气的记忆
    • 野斑马
    • 熊猫动物园
    • 链子
    • 网
    • 鹦鹉
    • 烟草计划III-里士满
    • 烟草计划II-上海
    • 烟草计划I-达勒姆
    • 猴子捞月
    ......
  • 新媒体
    • 人工智能无限电影(AI-IF)项目
    • 地书
    • 汉字的性格
    • 诺基亚
    ......
  • 影像类
    • 卫星上的湖泊
    • 人工智能无限电影(AI-IF)项目
    • 蜻蜓之眼
    ......
  • 社会项目
    • 木・林・森 计划
    • Wu 街
    • 鬼打墙
    • 金苹果送温情
    ......
项目
  • 墙与路
  • 徐冰艺术卫星创作驻留项目
  • “徐冰天书号”艺术火箭
  • 地书立体书
  • 小企业七言集
  • 卫星上的湖泊
  • 人工智能无限电影(AI-IF)项目
  • 读图的基因
  • 引力剧场
  • Where Are We?
  • “徐冰天书号”:环形山
  • 一个转换案例的研究:时间的重叠
  • 蜻蜓之眼
  • 凤凰
  • 石径
  • 木・林・森 计划
  • 背后的故事
  • 地书
  • 鸟飞了
  • 天书
  • 英文方块字书法 系列
  • 英文方块字书法教室
  • 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
  • 汉字的性格
  • 何处惹尘埃
  • 文字写生
  • 艺术为人民
  • 在美国养蚕系列
  • 文化动物
  • 紫气东来
  • 手制书-潮汐
  • 金苹果送温情
  • 请问,亚洲协会在哪?
  • 转话
  • 《文化谈判》
  • 五个复数系列
  • A, B, C...
  • 空气的记忆
  • 烟草计划III-里士满
  • 烟草计划II-上海
  • 烟草计划I-达勒姆
  • 猴子捞月
......
返回 首页

供奉伊希斯和萨拉皮斯的铭文祭坛拓片

伊希斯和萨拉皮斯圣坛原件 (图片: Daniele Molajoli)

伊希斯和萨拉皮斯圣坛拓片 (图片: Daniele Molajoli)

PHOTO|VIDEO

材料:墨,宣纸


原件来自于罗马美国学院Norton–Van Buren考古研究收藏

中世纪早期建筑装饰拓片

中世纪早期建筑装饰拓片 (照片:Daniele Molajoli)

PHOTO|VIDEO

材料:墨,宣纸


原件来自于罗马美国学院Norton–Van Buren考古研究收藏

墙与路

墙与路,作品细节

《时间的瞬间:徐冰在罗马》展览现场,于罗马美国学院

《时间的瞬间:徐冰在罗马》展览现场,于罗马美国学院

《时间的瞬间:徐冰在罗马》展览现场,于罗马美国学院

PHOTO|VIDEO

材料:墨、宣纸

尺寸可变

展览:时间的瞬间:徐冰在罗马,于意大利罗马


《墙与路》为徐冰在罗马美国学院(American Academy in Rome)驻留期间的新作,《路》(2024) 为本装置的罗马古道部分,是一幅约24米长的拓印作品,展现着阿皮亚古道(Via Appia)的一段。徐冰在与罗马艺术学院、新美术学院、欧洲设计学院以及香港恒生大学、城市大学的学生们的参与下在古道上完成了这部分作品,再现了他在长城创作《墙》(1990-1991)时所使用的艺术方法。古道的石块上留有阿皮亚大道的痕迹,《墙与路》中所保留的石块细节见证着这条古道跨越世纪的历史。对徐冰而言,拓印这一技法具有丰富的历史、哲学意义:它既包含着过去的痕迹,又见证着超越时空局限的启示性交流。

装置类

系列作品

  • 供奉伊希斯和萨拉皮斯的铭文祭坛拓片

    2024
  • 中世纪早期建筑装饰拓片

    2024

徐冰艺术卫星创作驻留项目

“SCA-1号”艺术卫星模型

PHOTO|VIDEO

SCA-1是一颗试验“艺术卫星”,这颗卫星已经于2024年2月3日发射。


是艺术家徐冰与北京万户创世自2023年发起的“艺术卫星”项目,徐冰认为:“在以往卫星分类中有‘气象卫星’、‘通讯 卫星’、‘侦察卫星’等,但没有‘艺术卫星’的类别。”随着人类太空科技的发展,必将带来与此相关的新艺术的出现。 自从参与太空艺术实践以来,深感作为在地球上“爬行”生长的动物类思维的局限,并计划将这颗卫星作为一个“外太空艺 术创作在驻项目”,由艺术家徐冰作为主导艺术家,该卫星被命名 为“SCA-1 号”卫星(The first satellite of Star Chain of Arts Project)。秉持参与和分享的理念,徐冰将这颗卫星的理念设定为:通过邀请国内外艺术家,并关于青年艺术家,参与艺术项 目驻留创作, 免费分享这颗卫星的使用权益,完成各自的作品,共同探索这个极具未来性的领域。


该卫星通过地面控制站,将包含电子图像、视频等形式的各类电子文件,上传至星体上的屏幕中,并通过卫星自拍杆,拍摄 其在太空中运行的图片或影像。卫星如同一台地外计算机,配备了AI程序,可与艺术家实时互动,并将其创作过程,在太空 中通过影像等记录下来。各种卫星数据可以作为创作初始素材提供给艺术家,用于地外和地表作品的创作。


项目在持续进行中。


《徐冰艺术卫星创作驻留项目》咨询邮箱:sca@xubingstudio.cn






太空类

背后的故事:鹊华秋色图

《徐冰:文字炼金术》展览现场,于德州休斯顿亚洲协会德州中心

作品细节

作品细节

作品细节

作品细节

PHOTO|VIDEO

材料:干枯植物、垃圾、磨砂玻璃、投影

地点:亚洲协会德州中心

尺寸:219 x 366 x 50 cm / 86.2 x 144 x 19.7 inches

原作:鹊华秋色 (1295),赵孟頫


在《背后的故事》中,徐冰用稻草、杂草、干花、树枝和垃圾等物质创作了看似水墨画的影箱。这些杂物分别被用来创造水墨画的各种笔触。《背后的故事》有徐冰所说的作品 "外在表现 "和 "内在内容 "之间形成了一种动态张力,从而迫使人们 "对对象产生错误的理解"。当参观者仔细观察灯箱的背面时,会产生观看山水画的错觉,但其实发现这件作品使用杂物废料做成的,这就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困惑。这件作品是亚洲协会德州中心委托徐冰为他的个展Xu Bing: Word Alchemy制作的。对徐冰来说,重要的是用杂物展示这幅画在天上布满题跋和印章之前赵无极最初构思的画作。徐冰的艺术实践一直在不断发展,他在这里首次将原作之后的题跋和印章投影到《背后的故事》的玻璃展示架上。




装置类